重庆市因唱红歌,大刮左风惹来众多批评声音。但最近,在两江开发区建设「互联网特区」也让网民大吃一惊。在该特区内互联网直通外国,不受当局监控,也不经臭名昭着的防火长城( Great Firewall),是真正的「讯息自由王国」。但特区只为跨国公司服务,且要与内地严格隔离。网民炮轰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翻版。
《南方周末》披露 文章遭删
广州《南方周末》17日以题为《重庆“云特区”:一一块没有防火长城的地方》披露了这个消息,震撼大陆互联网。但该报马上收到指令要删除网络版,有关文章在该报网站已被删除,说明文章不得当局欢心,已经触碰了当局的敏感神经。但文章已早被网民广为转贴。
《南方周末》的报道透露,这个名叫「国际离岸云计算特别管理区」(简称云特区),将建在重庆两江开发区内,规划为 1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始动工兴建。
「云计算」(即云端计算, Cloud computing),即将分散的资源通过互联网整合以后,再供分享,被认为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后第三次 IT革命,并已成为 IT业新兴且商机巨大的业务。目前欧美数据处理外包主要在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印度等地,中国内地因实施严格的互联网监管制度,目前云计算市场份额为零。
文章认为,重庆获准建云特区,无疑是北京欲分享这项高科技成果的企图。根据规划,云特区的互联网与内地互联网隔离,不经中共防火长城,通过专用光缆直接连接国际互联网。外商在特区内开展离岸数据业务,不受中方数据检查,并可获得电讯和数据营业执照,甚至百分百控股。
网版「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南方周末》这样描绘:在重庆,将有这样一个网路,纵横近10平方公里,它不与国内互联网相连,不经长城,通过专用光缆,从上海或者青岛,直接接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
报导说,在这个特别的区域内,閒人一律免進。只有通过最严格的安检措施,工作人员才可以進入。它的周边,是由绿色植物和铁栅栏组成的厚厚围墙。围墙之上,是密集的监控摄像头。要接近这片区域,大体和闯入美国白宫的难度差不多。
报导写道,围墙之内,是花园般的办公区,马路宽阔,绿草如茵,那些自由连接世界的上百万台伺服器隐藏在一栋栋低矮的建筑物内,不分昼夜地运转。来自全球的海量资料在这里完成交换、处理、发送的全过程。
据了解,该特区刚开工,已吸引新加坡太平洋电讯進驻,惠普、思科等国际IT巨头均表示有兴趣加盟。
有关消息引网民热议。有网民指,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租界而已。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讯息自由成为 10平方公里内的特权,当局应感羞耻。
也有网民指,重庆云特区其实是新时期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网络版,建议特区门头应挂牌书「国人与内企不得入内」;更多网民希望云特区「尽快从 10平方公里扩大到 960万平方公里,让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能享受同样待遇」。
网友说,闭关锁国的结果只有一个,不管是在什么时代。还没看明白么?
还有网友愤怒的说:“那是给洋爸爸准备的!”
以后中国人民只能上chinanet,洋爸爸才能上internet!
这样既可以实现大中华局域网,又不影响外企对外部世界的依赖。
中共“防火墙”臭名昭着 网民“翻墙”获自由信息
中共当局对互联网络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不但在网络出入境通道设置过滤,对不符合官方要求的内容進行干扰、阻断、遮蔽;同时又在各级公安机关建立庞大的网络警察队伍,监控和处置网络所谓「不良讯息」。
其中,由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担纲设计的防火长城( Great Firewall,简称 GFW)是主要讯息过滤系统之一,该系统扼杀讯息自由,饱受舆论诟病;大陆网民更视突破 GFW、成功「翻墙」浏览海外讯息为与当局抗争获胜的标志。
数据不得内地扩散
重庆获准办「互联网特区」,据称是得益于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直辖市,对带动西部开发意义重大,而两江新区更是重庆开发的突破口,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
两江新区位于重庆市西部,即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区域,面积达 1,200平方公里(略大于香港面积), 1997年重庆变直辖后当地政府一直大力开发,但直到去年 5月被中共国务院正式纳入国家级开发区后,该区才获腾飞机会。
虽然北京批准重庆搞互联网特区,但相关部委也要求重庆当局保证,特区只准将数据传入,集中处理后输出,不得在内地扩散;有关部门答应不检查,只针对跨国公司国外业务,对中国业务仍要检查。
同时为保国家讯息安全,北京要求重庆对特区進行严格隔离制度,还保留对特区内数据抽查的权力。有内地学者认为,重庆虽抢到了这块肥肉,但如何吃得下肚,不被内地众多规限鲠死,那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