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星期三

茉莉花革命赋予六四纪念的特殊意义

BBC中文网记者


阻挡1989年北京长安街上坦克的勇者
阻挡1989年北京长安街上坦克的勇者

斗转星移,又近六四。今年是六四的二十二周年,因为席卷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而意义特殊。

那些当年参加89民运、后来流亡海外20多年的民主和人权的追求者们,期望蔓延阿拉伯世界的反专制抗议之火能燃烧起中国大陆的民主热情,最终完成他们在22年前被镇压下去的诉求和意愿。


在台湾和香港以及世界其它地方的六四民运同情者,也因为茉莉花革命而燃起希望,希望六四和六四的死难者,能像台湾的2.28事件一样,得到当局的平反和道歉;希望6月4日晚上纪念六四亡灵的烛光,也能在天安门前自由的点燃。

但是22过去后,在当年枪弹纷飞坦克碾过的地方,有多少人在每年的六四周年时,还会记起那个举世震惊的事件?为数不多的仍然坚持纪念六四民运的人,在每年的6月来临前,很可能被请进警察局,或者被看守在家中。

被封闭的历史


像所有中国现代史上的政治事件一样,六四事件被政府严禁提及,尤其在阿拉伯世界茉莉花革命蔓延的今年,当局更加强了对可能传播这类消息的IT信息渠道和媒体的严密控制。中国政府今年的维稳经费已经超过军费开支。

在当局希望用抹去公众的集体记忆来维持社会稳定的同时,中国公众似乎也从粉碎“四人帮”后持续了至少十年的精神追求阶段,迈入以个人利益和生活稳定为重心的务实阶段。

尽管中国各地近年来不断出现地方性群体事件,除了民族冲突之外,大多停留在对基层官员或工厂和煤矿老板的不满上,还有一些是由担心环境污染损害健康引发的。

对于被认为将成为中国社会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来说,股市的升降、物价房价的涨幅、哪几种食品又爆料有毒这样的话题,似乎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当然,他们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但“看”多于“说”,最多在有气的时候发泄一下而已。

尤其在集豪华宏大之极至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以及在中国超过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社会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和“盛唐”心态。

变革的必然性


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22年过去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再重提六四意义已经不大,个人、群体和国家都不能永远生活在仇恨中,应该走出历史的阴影,解开政治死结。

还有网民认为,历史的对错并不总是以道德来衡量,邓小平对六四的处理虽然不正义,但带来了恢复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并提高人民生活的结果。如果给共产党足够的时间,它会带领中国走向现代民主。

但是反对者说,用牺牲人权和自由民主来换取社会稳定,是可悲的集权政治的胜利。而一个拒绝认同普世价值、试图抹煞和剪辑历史的政党,是不可能放弃它的集团利益或改变它的统治方针,来推行平等法制与民主的。

无论如何,今天的我们无法回答只有时间和历史才能回答的问题,但在地球村概念和IT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变革恐怕只是迟早的问题。

至于怎样进行和何时进行这一变革,怎样尽早实现六四时学生和很多民众追求的铲除腐败、推广民主自由和人权的愿望,是我们BBC中文网在今年“六四专辑”中期望探索的问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